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国新办3日举行吹风会,多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下一步,要认真落实《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辛国斌说,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2012年规划》),中央各有关部门主动作为,先后推出了近60项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出台了500多项配套政策,行业企业也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步伐,共同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市场规模全球领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5年居全球首位;二是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建立,配套环境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之一。
“从任务指标体系来讲,《2012年规划》有14项任务指标,其中有12项已经完全实现了目标任务,还有两项,包括乘用车的油耗和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离当初规划的目标任务还有一些差距。”辛国斌说,这次《规划》总共分8章,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3个5”,即:5项重点任务、5个专栏任务、5项保障措施,其中,5项重点任务分别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深化开放合作。
关于《规划》的主要亮点,辛国斌归纳为“四个新”。一是顺应新形势。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由电动化为主拓展到了网联化和智能化,因此,《规划》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并行发展。二是适应新要求。相比《2012年规划》,这次《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政府是要更好地发挥在完善标准法规、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三是明确发展新方向。在《2012年规划》“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目标的基础上,这次《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占比要达到车辆总销售的20%左右”的新目标,以及“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要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远期目标。四是提出发展新路径。《规划》从内容上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是根本,融合发展是关键,开放合作是途径,延续并深化了《2012年规划》的“三纵三横”研发布局。“三纵”是指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动、燃料电池汽车,“三横”是指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在目标的设计上,更多采用一些宏观描述,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把选择权交给了市场和企业。增加了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司长秦勇表示,《规划》提出要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此,科技部将重点在三大领域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一是在电池的新体系、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方面进行一些超前部署,进一步推动动力电池向高比能、高安全的方向发展。二是围绕智能化、网联化以及轻量化,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推动车控操作系统及计算平台、车规级芯片等自动驾驶技术和装备研制,大力支持碳化硅功率器件、轻量化材料、低成本稀土永磁材料等研发。三是加大对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着力打造国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提供支撑。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运输服务司负责人蔡团结表示,下一步将督促示范创建城市在公交、出租、物流配送以及港口码头、枢纽场站等领域,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通过市场化手段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综合客运枢纽等交通设施建设配套必要的充电设施,消除新能源汽车车主的远途旅行充电忧虑。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孙光奇表示,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研究优化充电基础设施的奖补政策,进一步调动地方和相关企业的积极性,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创造良好的配套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