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砂锅千百年来一直是平定及周边地区百姓喜爱的生活用品。早在清代,山西平定流传着一首《卖砂锅》的民谣:“一条扁担弯又弯,常家沟里把货担,锅套锅来罐套罐,壶盆瓢碗草绳圈。肩上一试不够担,又添了十二个大砂坛、二十四个油灯盏。河北获鹿摆地摊,霎霎卖了个底朝天。一数银元两块半,还有制钱三吊三。”平定砂锅轻巧、实用,有口皆碑。
据《平定县志》记载,平定砂货“烧饭不变色,煎药不变性,炖肉不变味”,具有造型优美、壁薄体轻、内外光洁、皮薄均匀、耐酸耐碱、轻巧耐用、耐热、耐用、价格低廉的特点。
平定生产砂货,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县城周围有丰富的铝矾土和白土资源,色纯、杂质少,绵软、可塑性强,还有运输方便、价格低廉、适宜烧制砂货的无烟煤。平定人民充分利用这些物质条件和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工艺技巧,经过选土、调泥、成型、上液、晾干、窑烧、烟熏等工序生产出来的各种砂货,无沙眼、无裂纹、不夹生、不变形。现在平定县的北庄、长家沟、张庄、东小麻、西小麻以及柳树峪等地,都是砂货的集中产地。
平定砂货如此受人青睐,并非偶然。首先,平定有着烧制砂货的优质无烟煤,这为当地发展陶瓷砂货手工作坊提供了重要条件;同时,当地蕴藏着丰富的优质粘土,百姓俗称为“坩子”,是烧制砂货的极佳材料。
烧制砂货的工艺十分讲究,也十分艰苦。平定民间流传着一段顺口溜说:“一坩二压三筛土,四踩五捏六入炉。七煽八杈九薰烤,十分质量十分苦。”“一坩”是精选采挖粘土(坩子),将其运回露天场地风吹日晒进行风化,讲究沉淀一年。“二压”是粉碎坩子块粒,俗称“偎土”。将坩子摊在坚硬的石板上用石磙碾压,在许多村庄内的荒草丛中,常能见到形状独特的圆型石磙。“三筛土”是去掉杂质石渣,将粉碎后的精料集中起来备用。“四踩”是加水揉和,光脚踩泥使之粘性增强,踩得越久越好。“五捏”是捏泥坯,因烧制不同器。
形而有不同的操作方式,常用的有转盘和不同形状的模子。“六入炉”即把经过干燥处理的锅坯放入窑炉煅烧。其中最讲究的是燃料的层次和砂碟上面泥坯的位置,俗称“装火”,关键是要火候均匀。“七煽”是点火后向炉内鼓风,俗称“煽拜”,以前靠人工煽风助燃,面对高温,头戴草帽,脸蒙布单,十分辛苦。炉内温度保持1200至1300度约一个小时后,由富有经验的砂匠“火头”掀起笼锅看砂货色相决定停火与否。“八杈九薰烤”是用铁制杈棍将烧好的锅坯夹入预先做好的炝眼宣窝里薰烤,讲究动作利索、准确。薰烤半小时左右,亮晶晶的砂锅就可出笼了。
常见的平定砂货有十多个品种,锅、碗、瓢、盆、坛、罐、茶壶、火锅、油灯、花盆以及工艺摆设,用途不一,形态各异。但最令平定人自豪的还是木炭砂锅,由火筒、火锅、底座、锅盖四部分组成,其传统工艺独具匠心,烧煮肉类菜蔬原汁原味,可与着名的大同铜火锅争芳斗妍。平定砂货品种繁多,有砂锅 、砂罐、砂壶、砂坛、砂盆、砂笼、砂瓢、砂勺等近百种 。用砂锅熬小米稀饭 ,水米交融,色泽金黄,香味浓郁;砂锅炖肉,无腥膻气;砂锅炖豆腐,色正味醇;砂壶煎药,药性不变;砂漏锅生豆芽,长得快,不霉烂;砂笼屉蒸馒头,上气匀,热得快;砂盆栽花,通风透气,不烂花根。
平定久为砂器之乡。北庄村内一通清乾隆21年(1756)的石碑保存至今,碑文明确记载当地“耕陶为业”的历史。
唐代时已成为平定手工业与商业的大宗,宋代已广泛应用于民间;明清时,平定砂货闻名遐迩,行销晋冀鲁内蒙古与京津。民间传说,康熙皇帝患病使用平定砂壶煎药后,身体很快康复,并在砂壶上题了一个“龙”字,从此,平定小西庄生产的龙字壶便名气大噪。
宋代时,平定窑的砂货已经很有名气,有博大365_mobile365体育投注英超_足球365是什么意思北的牵牛镇石碑记载为证。到了明代,平定窑的砂货可以和江苏宜兴、福建德化、广东石湾等地的产品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