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自然资源工作定位(三)
发布时间:2023-02-06 来源:自然资源部网站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新时代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大昭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同时发展应是高质量的发展,中国将继续向绿色经济要红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美跃升;将继续让蓝天青山绿水成为普遍形态,铺就美丽中国的最美底色。
新征程赋予新使命。绿色低碳发展是化解我国资源环境紧约束的根本出路,是促进经济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需要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要求,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者”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自然资源部门担负着在高质量发展中守土尽责提供要素保障、在建设美丽中国中持续发力守护生态安全的历史重任。
新使命催生新定位。自然资源部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将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这是自然资源部门立足基本国情,统筹处理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当下与长远、整体与局部等关系,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道路的重大改革谋划。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一方面,我国资源需求持续增长与供给趋紧的矛盾日益加剧,“三生”空间叠加与各业争相占用的矛盾更加凸显;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用地需求仍将持续增长,统筹兼顾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少的国情没有改变,在自然资源利用上我们没有大手大脚的本钱。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1.37亩,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全国建设用地比“二调”时增加1.29亿亩,城乡建设用地集约不够问题依然突出。国土是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近年来,我国积极治理生态空间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和分散开发,国土生态保护修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局部地区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退化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生态安全的基础还不牢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有待提升,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新定位呼唤新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国自然资源系统要努力以较少的资源消耗、较小的生态损失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发展,从单纯保障向底线约束转变。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是一项检验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系统工程,全国自然资源系统要在全局性谋划、系统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上下足功夫,加快完善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治理体系,尽快形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局面,“多力并驱”加速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进度条”。
要优化资源要素保障方式,增强保障绿色低碳发展的能力。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规范重大项目用地清单,以国土空间规划和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作为配置土地计划依据。完善“增存挂钩”机制,按照“基础指标+盘活指标”方式下达土地计划。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建立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科学合理制定围填海管控规则,保障国家重大项目及行业、民生用海用岛。发挥测绘地理信息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新型基础设施的作用,加快实景三维中国、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时空大数据与自然资源管理深度融合,实现以数据换资源,以数据换空间,更好地服务数字中国建设,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要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水平,激发绿色低碳发展的活力。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扩大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推动土地开发用存量换增量,用地下换地上,用资金、技术换空间。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制度,推广应用节地技术、节地模式和示范县(市)经验。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深化工业用地配置改革,建立政府与不同权利主体的利益分享机制,推动城市内涵集约发展。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提高农村资源环境承载力,破解乡村产业用地难题,延长土地整治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链,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推动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探索建立低效利用海域退出机制,促进建设项目节约集约使用林地和草地。
要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释放绿色低碳发展的潜力。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扎实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健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完善生态修复技术和标准规范体系。聚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加快实施“双重工程”,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实施山水工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立源头保护和全过程全链条修复治理相结合的机制,制定生态修复治理与自然资源再开发再利用相结合政策,健全多元化市场化激励机制。实施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专项行动,开展地质碳汇国情调查。创新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实现自然资源资产资本的循环利用和保值增值。
笔墨当随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就在绿色低碳发展文章里。起笔落墨展风采,谋篇架构见真功。以自然资源之笔,书写中国“绿富美”的新篇章,自然资源部门当躬身力行、笃行不怠。